Asian Pacific Art Institute of America

传东方艺术神韵,架东西文化虹桥

Text Box: Art Review

www.apartinstitute.org

                      穆家善:一位旅美画家的中国心

                         刘新平  (《中国青年》杂志记者部主任)

 

著名旅美画家穆家善于1998年创建了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这在中美文化艺术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该院届去年底与美京华人活动中心、鲁班古董公司联合主办的“美国联邦野鸭邮票绘画设计大赛获奖少儿颁奖式” 暨“第八届美国亚太艺术院究院师生书画展”在华盛顿西郊盖斯斯堡城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画廊隆重开幕。中国驻美大使馆总领事邱学军、中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邹金泰教授等作为特邀贵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美国联邦获奖证书,同时向各族裔120名学生颁发了20052006年度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优秀学员获奖证书。华盛顿地区美术学院的教授、书画家、律师、企业家、收藏家和中国艺术爱好者五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华盛顿新闻》刊文指出,“此次活动盛况空前,堪称华盛顿文化艺术界一大盛事”。

坊间赞美谈论仍不绝于耳之际,穆家善的2007年又是一个开门红。

1月,新年伊始,穆家善便收到中国寄来的一份特别礼物——文联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世界华侨华人使团联合总会等单位授予的《中华美术大师》荣誉证书和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美术大师》大型艺术文献。

2月,学生刘鑫获美国青少年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主办的《全美首届少儿中文图画作文大赛》A组(8-11岁)一等奖。

3月,应邀出任《中国书画三十年史志》、《海内外中国书画当代名家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和《中国艺术大家》(中国画报出版社)编委。

4月,应邀回国,在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分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作为期一个月的巡回讲学。受聘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和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5月,穆家善被第三次授予美国《联邦教育家奖》,他的23名学生再次获美国联邦政府主办的《美国联邦野鸭邮票绘画设计大赛》23项大奖。

6月,他教授的维吉尼亚州11岁华裔学生吴悠,获得《国际林匹克绘画艺术比赛》大奖,组委会特别邀请导师穆家善教授带领学生在华盛顿国际儿童节上领奖,再次成为媒体焦点。

7月,穆家善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驻美洲代表处(纽约) 首席艺术顾问。应邀担任

《大国崛起——中华文化复兴代表人物志》(功勋艺术家卷)编委(中国文联出版社)

和《水墨名家经典》编委(人民美术出版社 )。

8月,穆家善创作老子出关的中国画《无为而治》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收藏。

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向中国教育部推荐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海外学院派代表画家穆家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候选人。

10月至11月将第四次接受中国教育部“春晖计划基金”,应邀赴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巡回讲学。

12月美国派菠斯(与可口可乐齐名的美国最大的饮料公司)和马里兰大学联合主办为期半年的《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穆家善被邀请创作4幅精品参展。

2008年初,江苏美术出版社将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穆家善的艺术世界》传记型画册,首发式被邀请将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举行。

1月起,《天上人间——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第一展,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拉开帷幕,美国世界银行画廊艺术组展部主任茉默锐娜.戈莱汶女士说:这是世界银行将在华盛顿总部举办的第一个中国画大师的个人画展,这是一件很令人激动的事情。《天上人间——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将陆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日本京都美术馆、台湾和香港举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巡回展览。

  “其实,这些年来我的时间表一直都排得很满,除了汲取西方的艺术元素以丰富和拓宽自身的创作视野,尽己所能地在海外、在北美这片多种文化共生的的夹缝中努力传播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这本来就是我旅居海外的目标。如果不分秒必争,我又怎能达成自己的愿望呢?”穆家善说。

                        一、

1985年,厌倦了枯燥、呆板的室内人物写生画课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二年级学生穆家善萌生了要走出校园的念头。“身体向左侧一下”老师说,模特就顺从地向左侧过去。学生们不满意了:“别侧得太厉害了。光都打不到你背上去了。”学生这么一叫唤,模特只好再侧回来,一脸的茫然,加上一脸的不乐意。人体写生课上,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老师有老师的眼光,学生有学生的要求,常常不能合拍。就把模特摆弄得如一只机械玩具,全没了自己主张。至于说灵气、鲜活、优雅和让人感动的美感之类,就是很奢侈的东西了。

这样的写生课上,你又能指望获得些什么呢?

 于是他才有了超出校园的念头。“我要画最雄壮的男人和最柔情似水的女人。”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那才是生活中的至真至美啊!”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流传很广的民间俗语他当然很熟。于是,背起行囊,便去了陕北。但遗憾的是,在米脂,在绥德,他没有找到他要画的男人和女人。“好男人都出外经商、好婆姨都远嫁他乡了。”一位当地的同行打趣说。

没有画到最强壮的男人和最柔情似水的女人,并未使他陷入沮丧之中,因为八百里秦川和陕北高原的沟沟茆茆,却给了他别一种更加丰厚的馈赠。秦砖汉瓦和宋元时期大量的石刻、碑铭,流畅潇洒,意韵深长;明清时代的刺绣香包和早期出土的纹饰陶罐,色彩艳丽,造型古朴,匠心独具,在在昭示着中华古文化的渊远与博大。他沉醉其中,心驰神往。浸润、沐浴在一种深厚、寥远的古文明的文化积淀之上,心中的那份欣然、感慨与自豪,难以言说。

那天清晨,他离开县城的小客栈,步行4个多小时,进入一片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沟梁塬茆,俱是黄土生成,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在坡地上生长得艰难。面对那一种沉静、博大的蛮荒与苍凉,他的整个身心都为之颤栗了。

一个老羊倌赶着羊群从坡后转来。老羊倌告诉他,再翻过两道坡,就是当年李自成曾经放过羊的地方。他收起一怀思绪,抖擞精神,继续前行。

 到了!一面宽阔的黄土坡展现在他眼前。寂静中,仿佛李闯王正率着千军万马呼啸而来。马蹄声声,进击的号角响彻天宇,无边的烟尘升腾而上,遮天蔽日……他徘徊观望,伫足凝思,他血脉贲张,心绪潮涨潮落。然后,他躺下来,以脸贴地,平生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黄河文明发源地泥土的芳香。

举目仰望,天空深蓝、高远,浮云游走踪。彼时的穆家善,突然就有了一种灵通开悟之感,深刻地领悟到了自然宇宙之浩瀚伟大,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远流长。

离开陕北,他又踏入川藏之路。在阿须草原,在雅砻江的源头,每天,他都登上一处坡地,支好画架。早晨,他画朝阳初升的牧区风光;早起的牧马人、哄赶羊群的藏族少女、房顶上冒出的袅袅炊烟、骠悍的康巴汉子在马背驰骋的英姿……都次第进入他的画稿。日落黄昏,他转过画架,画那金乌西坠、无边草原的沉雄与廖廓。夜晚,他打着手电,画笼罩在无边静谧之下的雅砻江的夜景。淡黄的圆月高悬天际……一天又一天,穆家善沉醉其中,竟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在阿须草原一个多月的野外写生中,穆家善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可以让他终生受益的绘画元素。无边草原的雄奇、悲壮,藏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在他内心深处,引发起长久的冲击和震荡。他突然明白了,他该如何在画笔中溶进草原的雄性与豪情。这正是一向绵密、只是着力于青绿山水的国画中最为缺乏的品格与质地。他感觉自己已找到了最好的切入点。这使他欣喜不已。                                  

二、

穆家善属于那类不善张扬的画家。虽然胸中急水蹈浪,气象万千,外表却沉静而内敛。当西风渐劲、画坛充斥了各种主义和流派,一些本来很有才情的青年画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他的一位名叫李小山的学长甚至一厢情愿地在《江苏画刊》上发表文章,断言:“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这时,穆家善却先后两次深入陕北高原和康巴草原,采风、写生,这使得他从此对两处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对那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同样神秘且骠悍、雄强的高原子民、藏族后裔,一往情深。虽然,在羁旅途次的过程中,他经历了生活的艰辛,经受了大漠风水无情的磨砺,但毕竟,芒芒草原,塞外豪情,边关明月,大漠朔风,铁马冰河,使他找到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与艺术感觉。对历史,对现实人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拥有了一种深刻的体悟和领会,他的画笔从此也拥有了一般国画家所欠缺的雄性气质。也从此,他才得以在艺术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地向前挺进。

那段时间里,《高原记忆》、《草原暮归图》、《黄土地正午的云》等一批气势不凡的作品先后面世,在画界,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那气势浓厚沉雄、构图朴拙简约的绘画风格,令诸多同行叹服不已。从康巴草原回南京时,他取道三峡,画出了一幅名为《无边落木潇潇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型国画,画面上一反习见的再现长江天险森严、肃穆、气象肃杀的老套路,而是以看似随意的线条、笔墨,圈圈点点,在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却似高空俯瞰,江峡尽收眼底。船如芥粒、山似倒扣的杯碗,而长江则成了一条逶迤多情的丝线。整个画面显示出的是一种胸襟,一种博大的人格。这幅画为他赢得广泛的赞誉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即使是那些题材轻松、雅致,甚至近乎婉约、柔曼的画作,也具有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深远意境。作画之余,穆家善开始办画展。1986年在上海,1988年在南京,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相继办了三次个人画展。“青口山人穆家善”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穆家善出生于江苏省赣榆青口镇,故自号“青口山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美术》、《中国画》杂志、香港《东方艺术》、《文物博览》杂志、日本《朝日新闻》、日本《水墨画》季刊、美国《太阳报》、《世界日报》、《美国艺术新闻报》等国内外传媒相继报道了他的创作活动。1990年,他更被香港《文物博览》杂志选为中国十大中青年画家进行介绍。名誉、地位,盛极一时。

此时的穆家善没有因巨大的成功而陶醉,而昏昏然飘飘然,他跨入了创作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回归内心的自省阶段。他开始精研前辈大师的作品,择其长处而师。古典文人画大师中,他特别推崇八大山人的孤冷、石涛的幽深入微、徐清藤的忘我投入,近代则偏爱林凤眠的现代意识、李可染的浑厚与创新、刘海粟的洒脱气度与乐天精神。从大师们的世界里走出来之后,他又开始心向古籍,读得很杂,包括深奥难懂的佛学著作、明清札记、民间小说、各朝野史,甚至还有武侠小说。他挺喜欢金庸,他觉得金庸最好的作品是《笑傲江湖》,小说里对各式人物心态的描写,真可让人回味无穷。

对于穆家善而言,不管是精研前贤,还是博览杂书,都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养和丰富的过程。这在他此后的作品中,屡有验证。譬如他的《达摩面壁图》,一反陈陈相因的侧坐或背对观者的构图定式,而让画中达摩正面朝向观众。那么这里的“面壁”,就牵涉到对于“壁”的理解。在穆家善看来,达摩业获大成,及修心大于修身,是置皮囊于度外,只一心向佛。是故达摩所面之“壁”,实际上面对的是佛的世界,佛的文化。如此,穆家善笔下的“达摩面壁”,便是有形与无形的合二为一,达到了一种文化上的提升。而达摩专心修行的正面形象朝向观众,更给了观者最大的感受空间和思想天地:壁者,非壁,非壁乃壁。

                        三

1995年秋,穆家善应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之邀,前去讲学、交流和办画展。这时的穆家善,已非昔日气象。在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之后,于1990年又考上该校中国画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受命组建交通部南京交专科学校艺术教研室。几番寒暑,几度拼搏,终有大成。画名远播,作品流泽四海,美、英、法、意大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美术馆和收藏家纷纷收购,以为奇货可居。大名也被列入多种人物传记丛书及艺术大辞典,并成为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会员,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书画院特聘研究员、教授……

在刚到年美国两年多的时间里,穆家善先后在马里兰美术学院、华盛顿美国亚洲艺术学院、豪威尔大学和陶森大学举办了4次个人画展,以其作品独特的个人风格、强烈的东方特色、清新幽微的艺术语言,赢得了美国艺术家、收藏家及海外华侨的高度赞赏。这位卓有新格的画坛新锐,终于在异国他乡,将自己的国画艺术,推至世界绘画艺术之林。

“穆先生的中国画是我所见到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最好的作品,让我感受到来自遥远东方神秘而又清雅的绘画艺术。充满肌理探索的画面,敏感、丰沛、纯熟的绘画技巧,深刻、自由的艺术思想,强化了作品的深度和表现力,使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便改变了‘中国画只是一堆青绿山水’的观念……”这是美国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马里兰艺术学院教授简恩爱肯顿博士对穆家善作品的看法和评述。美国《世界日报》、《华盛顿新闻》、《华府邮报》、《太阳报》等数十家大报先后对穆家善的画展进行过专题报道,在评论其绘画风格时,多采用爱肯顿博士的说法。

讲学和办画展之余,穆家善还遍访华盛顿、费城、维吉利亚、新泽西的艺术馆、画廊,在毕加索、马蒂斯、莫耐、凡高、德加、伦勃朗等大师的真迹前,他流连忘返,感受着其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在他所居住的巴尔的摩市,四季色彩多变,山川、树木、房屋的颜色,似乎总是处于不停变化之中。尤其是秋天,一棵树在早、中、晚都会有明显的色彩变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变的色彩开始丰富起穆家善的画面。《华盛顿之秋》、《巴尔的摩黄昏的落日》、《费城印象》等一批作品问世。华盛顿的一位艺术评论家惊呼:“穆先生正在打破水墨现与油画的界限!”《太阳报》一位资深记者则如此评价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为成功的作品,因为它在融会中西艺术上的探索无人可与相比”。

可以说,穆家善他已经取得了一位中国画家在美国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功。但几回回他仍心系祖国、魂牵故里。19969月中旬,他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请柬:

穆家善先生及夫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7周年,谨订于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一)晚六时三十分至八时,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

          敬请 光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李道豫暨夫人

那次的招待会,让他有机会走进那座门前飘扬着鲜艳五星红旗的建筑,听到熟悉而亲切的乡音,看到面带微笑的自己国家的外交官们,他立刻就产生了一种归家的感觉。对于一个飘离了故土的游子,这份感觉该是何等的珍贵。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出来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爱国。在这里,我们生活在多种文化的夹缝之中,那种承受与抗争,真是难以言表。无形之中,宣传中国,宣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就比单纯地谈艺术来得更为重要……一种很强的民族责任感在促使你这么去做,你会感到你肩上的担子不轻。”

也就是在这份强烈的责任感的驱使下,1998年,穆家善联合48位亚裔杰出艺术家、教授、学者,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以传扬中国文化、艺术为主旨的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研究院董事局聘陈香梅女士为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穆家善为院长。有了研究院作为平台,穆家善的施展的舞台更广阔了,他频频出击,在异国的土地上,一次次掀起让人为之惊异的“中国风”。仅1999年春夏之交,在费城,他先后在彭氏画廊、华光文华艺术中心和著名的汶迪布什画廊举办四次个人画展,由于众多专业画廊的推波助澜,立刻在费城兴起了一“穆家善热”。《美国艺术新闻报》刊文指出:“短短三个月,其作品在同一城市被四次隆重推出,由此可见艺术界的推崇、收藏界的偏爱,据此我们也可以想象穆家善先生的辉煌未来。”2002年穆家善应邀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华盛顿教学中心向西方各国的学生教授和示范中国书法。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宾州大学等28多所著名高等学府的50余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聚集华盛顿,专门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和艺术。而穆家善绘声绘色的讲解和精妙绝伦的现场示范,让学生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对中国的历史人文等各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埃米.雷蒙德女士曾在《走近当代大师》的画册中撰写艺术评论写到:穆家善教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使其成为在美国推广传播亚洲现代艺术的名人。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文化大使和海外中国画坛领军人物。

旅居美国短短的十三年,穆家善教授曾荣获《美国二十世纪成就奖》、《杰出亚洲艺术家奖》、《国际艺术教育贡献奖》等十余项国际大奖,载入美国《国际最有影响力500人》、英国剑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中国《中华美术大师》、《大国崛起—中华文化复兴代表人物志》、《中国书画三十年史志》、台湾《世界华人美术年鉴》等。频繁举办画展和应邀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众多名校的博硕士生讲授中国绘画艺术,极大地提升了穆家善在美国的知名度,他的书法、中国画、水彩、油画、雕塑的价格也在国际市场与日俱增。但这显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身兼蒙哥马利学院中国画教授的穆家善,大量招收弟子,四处讲学,迄今为止,他门下的弟子来自四大洲五大洋,遍及美国各州府,如今他的学生已有500多人次获国际艺术比赛和美国联邦绘画大奖。他怀着极大地热情向那些很多都是从未接触过中国文化艺术的洋学生,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生们但有所得,他便欣喜不已。有人说如此教学既无多少经济上的实惠,又耽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得!他听了,淡淡一笑,说:“我这么做,不为其他,只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摘自200791日《中华儿女》杂志)